石家庄民盟长安区第二委员会 三支部主委李庆芬
小时候看见《开国大典》的图片,我就注意到里面有一位长髯老者,很是慈祥,心中猜想他一定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鸿儒。后来我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才知道他还是一位为新中国诞生而奋斗的革命者——民盟的创始人张澜。在纪念民盟成立75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民盟组织的重庆学习之行,此行的第一站,就是参观张澜先生的故居。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对张澜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让我深深地领悟了毛泽东对张澜先生的评价:“表老啊,你的人好、德好,你是与日俱进啊。”(张澜先生,字表方,中国古代近代时期,常以字的第一个字作为对人的尊称,年长者称“老”,因而尊称张澜先生为表老。)
张澜先生的与日俱进首先表现在他从事的教育事业上。
张澜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日本的维新富强与教育事业的发达,对他启示颇大。回国后,他积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在创办南充中学时期,倡导学用结合,除普通中学外,增设农、工、医及师范等职业班,附设农场、工厂、医院供学生实习。五四运动后,张澜先生支持新文化运动,鼓励青年学生出国勤工俭学。1920年,他在北京以四川省长的名义与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商洽,将川汉铁路股款利息拨出,救济就学于京、津等地生活困难的川籍学生,并以部分利息捐助他的好友吴玉章等组织的华法教育会作为基金,资助留法勤工俭学的川籍学生,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1925年,他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校长时,采取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蓄方针,坚持用人唯才,提倡思想学术自由。他不顾校内外顽固守旧派反对,允许校内三派(共产主义者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三民主义者的健行社和国家主义者的惕社)同时存在,自由争鸣。
张澜先生在教育事业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早一步实现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开放”,也非常符合今天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育理念。而他倡导的学用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实习,也已深入到每一个大专院校,有的大专院校甚至把学生的实习时间,由过去的几天、半个月增加到几个月,甚至一年,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生对人才不遗余力地爱惜、扶助,与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如出一辙,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微软会变为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张澜先生注重人才的超前理念值得人钦佩。只有重视人才、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拉动传统产业,才能迅速提高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其次,张澜先生的与日俱进还表现在他品德的正直廉洁、献身民主。
张澜先生秉承“四勉一诫”的座右铭,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一个人只有自爱、自尊和自强才能保持高洁的志向而不被欲望和胁迫所动。在早期的保路运动,张澜先生以南充代表出席并当选为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副会长,在与清政府的斗争中,先生等9名领导人遭到逮捕囚禁和生命的胁迫,后经过全川各县保路同志会动员武装群众10余万人,围困了成都城,才迫使清政府释放先生等人。在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时,先生带动民盟坚决抵制,拒绝出席。随后民盟被迫解散。1948年初,沈钧儒等在香港决定恢复组织,同共产党合作,实行新的政治路线。先生不仅在政治上予以支持,还在经济上给予资助。1949年春国民党当局将先生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企图劫持,加以杀害,后经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营救方得脱险。
建国后,张澜先生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拒绝接受政府的特别津贴,始终两袖清风,一身正气。1953年,当梁漱溟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判,当面斥曰:“反动透顶,一贯反动”时,张澜先生上书毛主席,坦言批评主席的不冷静,并代梁申辩“反动透顶,一贯反动;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在经历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之后,“谏诤言,说真话”尤其需要民主党派人士继承和发扬。发挥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对保障国家公共权力良性运转、约束执政党在维护人民利益下行使权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直接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通过参观张澜先生的故居,我们在怀念先生的同时,也要向先生学习,继承其传统美德,把他们的优秀品质融入到自身思想中,折射到行为和思维中,从而坚定自己的信仰,建真言,献良策,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不断努力。
- 签发人:崔瑞芳
- 上 传: 民盟石家庄市委
- 来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