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主页 > 参政议政 > 议政建言

我省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民盟河北省委提交省政协十一届五次全

发布时间:2020-05-01
我省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盟河北省委
        农村教学点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环节,由于地理经济环境因素,教学点的存在是现阶段我省乃至全国教育的现状,教学点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师资低,必须从政策上给予这一基础教育的“弱势群体”特殊考虑。
        按照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有关解释,“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学龄儿童就近入学,在小学校本部以外实施初等教育设置的教学单位(含巡回点和下伸点)。因此,教学点不是独立建制的学校。在实际操作上,由于对教学点概念的理解不同,导致不同教学点统计上数量、界定有一定偏差。但是,所指教学点一般具备:1、一般默认特指小学教学点;2、在农村。据统计城市,乃至城镇也没有教学点。虽然有的教学点隶属城市的某个区,但也是位居农村的;3、规模较小;4、教学年级一般不足1-6年级。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于2013年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免费为教学点提供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为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各学科内容。
一、河北省教学点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1、教学点数目逐年增加。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大规模“撤校并点”得以遏制。从河北省教育厅教育事业统计中来看,2011年全省教学点3802个;2012年增长到4315个;2013年5987个;2014年6274个;2015年6597个。呈现逐年攀升态势。全省教学点数目约占小学数目一半。2013年占47.75%;2014年占50.08%;2015年占54.40%。教学点基本在农村(不含镇区),农村教学点占总教学点数的比例:2013年占87.34%;2014年占87.42%;2015年占86.69%。教学点办学性质基本都是政府教育部门所办。2013年全省只有3所其他部门所办,1所民办;2014年全省只有4所其他部门所办;2015年全省只有2所民办。
        2、建设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从教学点管理体制看,农村小学教学点均附属于各中心小学,不属成建制学校,其经费划拨、教师管理、学籍管理等均由所隶属的中心小学直接管辖。在当前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近年来,县级财政每年只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危房,乡、村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入。因此,多数小学教学点校舍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普九”时所建,校舍破旧,设施落后,装备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以河北衡水为例,全市302处教学点中,52处教学点有危房,占17.2%;教辅用房基本达标的84所,占27.8%;仪器设备基本达标的51所,占17%;生均图书17册(河北省颁标准为生均25册)。总之,多数教学点由于校舍维修不及时,造成校舍十分破旧,并且多数学校除教室、课桌凳外,图书、仪器、电教器材、文体器材等基本没有,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补充承德、霸州数据)
       3、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衡水市302处教学点,在校生仅15127人,平均每处50人,平均班额23人,多数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数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农村小学1:23的编制标准。(补充承德、霸州数据)
        4、师资严重短缺,正常教学受到影响。目前教学点教师数量远不能达到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构性缺编严重。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外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普遍不能开齐。仅以教学点含有1-2年级计,要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最少应当有各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6人(按照每名教师同时授2个年级课程计算),合理的数量应当在8人(由于语文、数学两科课时数较多,每名教师教授1个年级,其余学科同时授2个年级)。据我们调查,河北省平均每个教学点4.14名教师,远不能达到开齐课程需求。(补充承德、霸州数据)
        5.目前教学点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点教学需求。由于教学点大都位于各方面条件均较差的偏远地区,能够长期留在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年龄偏大,师资水平普遍偏低。即使学历达标的教师,由于现行以学科专业培养的师范教育模式,毕业的师范生只能胜任1个学科的教学任务,附带教授另外的其他学科实为强人所难。(补充承德、霸州数据)
        6、大部分教学点管理困难。实际情况看,教学点规模较小、地理较为偏远,中心校长异地管理,单依靠教学点教师的自觉和师德远远不够,各项工作开展有困难重重,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全面成长等等,都与城镇学校同日而语。
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教学点设立和撤并的科学、民主程序化机制。目前存在教学点逐年攀升态势主要是因为一是地方以前成立中心联小中对于必要保留的教学点进行的漏报、瞒报;二是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的一些教学点重新恢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尤其是河北省的“并村计划”、“下山扶贫工程”,势必适当撤销部分小学教学点,这将保证小学适当办学规模,它有利于实现学科教师专任化、教育资源集约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有利于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同时,由于流向城镇人口增加,部分行政村规模日益减小,原来的村小有可能再设置为教学点。有必要对于一些距离过近的教学点进行合并。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动态的农村学校综合数据系统,与现有的学籍系统等互联互通,全面掌握农村学校发展趋势,更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制定一套教学点建立与撤并的机制,通过民主程序与必要的区域化统一标准,实现教学点的动态有序管理,避免盲目化、情绪化。
           2、培养全科教师是提升教学点教育质量的有力手段。全科教师具备综合教育素质,在人文、科学、社会、艺术及体育等各方面综合素养,对小学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相当于高中学历的中等师范教育,毕竟受教育时间较短、知识内容难以跟上现今社会发展,于是,我省几十所中等师范学校本世纪来均已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解决农村偏远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尤其是农村教学点师资问题,培养专科以上学历的全科教师,是有效措施。通过统筹安排、定向培养、建立录取工作机制、保障编制经费到位、明确违约承担责任等实现为村小、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的一套工作方案。目前,河北省已经自2015年起,到今年招生两年,共试点培养600名全科教师。从我们到农村教学点调研看,虽寄予厚望,但数量少、周期长,短期内难发挥作用。为此,建议一是增加试点力度,从每年招生300人,增加到500人或更多;二是试点非政府全额资助的全科教师,这样,招生数额将不再拘于政府财政实力;三是可以在现有就读大学生、在职农村教师中,开展全科教师短训或进修教育;四是通过政府买单形式,广聘社会艺术等类具备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能力的“客座教师”,以较高水平的艺术感染力影响教学点学生全面提高艺术素养。
         3、加强农村教学点基本教学装备建设,让农村教学点与城镇学校一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图书、教学仪器、文体器材、信息化装备缺乏是教学点的共性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计划”、“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农村教学点装备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从实施情况看,由于基础差,与中心学校仍有一定差距,与城中小学相比差距更大。比如2013年实施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河北省共在4183个教学点实施,项目为每个教学点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现在看,由于教学点数目的增加,仍有2414个教学点未实施该项目,同时,由于一个教学点一般班级数在2-3个以上,仅一套多媒体设备,为实施教学带来了不便,由此看,未能真正实现“全覆盖”。建议将该项目扩展,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下,继续实施该项目,真正实现“班班通”和“校校通”,使农村教学点与城镇学校一起共同实现教育现代化。
        4、加强对农村教学点各项工作的政府督导。强化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通过向薄弱学校、教学点倾斜的多项政策支持,在资金保障、师资配备等各方面优先安排,方能使教学点迅速摆脱困境。另外,建议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在督导评估中,对农村教学点与小学同等对待,单列项目进行评估,防止变成“被遗忘的角落”。
 

     返回首页
中国民主同盟河北省委员会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路236号
冀ICP备13015723号-1